建筑隔震支座的應用范圍

建筑隔震支座是世界上應用比較廣泛,技術比較成熟的隔震裝置。它通過在建筑物的基底部或某個位置放置隔震裝置,形成隔震層,把上部結構與下部基礎脫離,以此來隔離或耗散地震能量,避免或減少地震能量向上結構傳輸,有效地保障上部結構及其內部人員、設備的安全,不影響室內設備的正常運轉。
應用橡膠隔震技術比傳統的抗震技術更加安全、可靠、經濟。傳統的抗震技術主要特點是“抗”,建筑的基礎和地基牢固地聯結在一起,由于地震震動的發生,引起上部結構運動,當超過材料的承載力時就會使建筑物的裝修、內部設備受到很大的破壞;隔震技術通過各鎮曾發揮“隔”的作用,使上部結構與下部基礎脫離,隔震層剛度小,可有效減少地震反應70-90%,相當于降低地震烈度1-2度,并且節省工程造價5-20%,被廣泛應用于生命線工程、重點建設項目和普通房屋建筑,除新建工程外,還廣泛應用于舊建筑物的改良加固,被認為是抗震技術的一次重大飛躍。
適用范圍
基礎隔震技術的應用范圍很廣泛,對于重要建筑和生命線工程來說,通過采用隔震技術,提高了結構的抗震能力,在地震災害發生時,可有效地發揮其“生命線”功效(如醫院,消防指揮中心),保證其正常工作;將隔震技術用于放置貴重設備、儀器、產品的車間、倉庫,可避免設備、產品遭受破壞;用于橋梁,可防止由地震災害引起交通中斷;用于博物館,可使那些無價珍寶免遭震災;用于核電站,不致因地震引起核泄漏;用于那些有歷史價值的古建筑的加固修復,可更有效地保持建筑的原有風貌。
建筑隔震橡膠支座的隔震基本原理:
通過橡膠隔震支座,使整個建筑的自振周期得以延長,以減輕上部結構的地震反應。一般做法是在建筑物底部設計一層隔震層,在隔震層設置橡膠隔震支座,利用橡膠隔震支座的水平柔性形成一道柔性隔震層,通過柔性隔震層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,阻止并減輕地震能量向上部結構的傳遞,最終達到減輕上部結構地震破壞的目的。
這種隔震技術不僅可以保證結構的整體安全,并且能夠防止非結構部件的破壞,避免建筑物內部裝修、室內設備的損壞以及由此引起的次生災害。
隔震裝置主要由滾珠、彈簧和阻尼構成,滾珠的作用是在豎向支撐建筑物,而在水平向可以自由滑動,彈簧對結構進行復位,阻尼消減振動的幅度。其中,彈簧和阻尼的大小會影響減震的效果。